欢迎进入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特色案例

在传承创新中构筑育人高地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2013年教育部、文化部、国家民委等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工作的意见》中指出,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技术技能,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育人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作用。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内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为基础,以惠山泥人等非遗项目为载体,以国家级非遗大师为指导,通过非遗场馆建设、工作坊建设、师资建设、举办非遗学徒班、第二课堂学分、非遗文化主题活动等多种方式,创新搭建“传、学、研、创”的“四维一体”非遗文化进校园平台,将非遗文化与高职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相结合;与“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与文化创意传承、普及、研发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相结合,在传承创新中构筑育人高地。

一、案例背景

(一)强化制度保障

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2012年起先后建立并获批“无锡市非遗示范传承基地”及“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传非遗文化精髓、学大师“匠人匠心”、研非遗产品、创非遗物化成果,将惠山泥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进校园融入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2017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牵头成立文化传承与创新专门委员会,我校为主任委员单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设在我校。在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组织指导下,摸清无锡非遗人才家底,分类建立人才信息库,聘请非遗大师授课,开展传承人传习工作,建立梯次培养机制。

(二)加强经费投入

学校建设非遗圆楼大厅,并成立了传统文化技艺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是非遗藏品保存、宣教、师生非遗作品展示和非遗社团活动的主阵地,进行非遗文化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馆内收藏亚太地区手工技艺传承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喻湘涟大师等惠山泥人传统老艺人的 “惠山手捏戏文”等大师精品作品100余件(套)。

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揭牌仪式

2018年,学校另一文化育人实践基地——成蹊园投入使用。成蹊园设有非遗文化传承课堂、师生作品馆、非遗研作工坊等多个区域,将承担江苏省非遗研究基地和无锡市非遗示范传承基地主要的非遗文化展示、研究和传承功能,计划对社会开放,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基地和窗口。

江苏省国家级技师金宵云在成蹊园为学生传授茶艺

(摄影: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在争取上级部门经费投入的同时,学校也将相关非遗传承和研究人员的培训、教育、交流访学等纳入整体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在硬件、软件和人才队伍上多方支持,常态建设。

二、主要措施

(一)搭建非遗平台,传承非遗精髓

 1.引进大师,驻校教学

2017年,学校召开会议,专门引进惠山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亚太工艺美术大师等国字号行业专家喻湘涟为客座教授,常驻非遗传承中心。宗旨在于通过师徒制开展传承培养,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髓融入专业人才教学实践。直接开展校园文化宣讲普及活动。

喻湘涟大师现场教学  (摄影: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引导,邀请南京大学康尔教授,昆曲研究中心周秦教授,锡剧名家小王彬彬、过之红等来我校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传承非遗文化精髓。

2.特色工坊,育人平台

探索“非遗大师特色工作坊”制度,促进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技艺创新和传承研究。自2015年陆续建成喻湘涟大师工作坊、“锡韵”工作坊、染碧坊、吴文化服饰工作坊、陶艺、皮具等5个“非遗文化”工作坊。形成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育人平台。

3.非遗学徒,传承发展

2013年开始,学校探索成立非遗学徒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学徒制相结合。受无锡市相关政府部门委托每年从专业学生中遴选并培养惠山泥人、彩绘等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已开设四个批次,160余位同学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技艺的滋养,让人才保障后继有人。2018年5月,新开设惠山泥人工艺班、紫砂陶艺工艺班2个班级,40名学生。

第四期非遗传承与创新班开班典礼

4.兼职导师,文化讲座

鼓励实施兼职导师制度,将传统的“师徒制”加上理论系统教育,构建“学院派”的传承模式,将惠山泥人等非遗项目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聘请大师和校外专家来校开展讲座和技艺传承活动。

(二)融通育人过程,学习“匠人匠心”

1.以文育人,非遗课程纳入公共课程体系

学校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与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传统文化进课堂、将传统文化课程和非遗文化选修课程纳入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目前学校艺术设计学院基础部已经面向全校开设了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程,将惠山泥人课程列入相关专业教学计划和学生选修计划,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2.以文化人,非遗项目计入第二课堂学分

学校自2008年全面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学分认证以来,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类社团和非物质遗产传承社团活动,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分和第二课堂管理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非遗活动、惠山泥人、陶艺制作等非遗项目活动,打通非遗类项目参赛获奖成果与第一、第二课堂学分转换的通道,鼓励学生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

3.以美育人,非遗大师开设传统文化讲座

通过“商苑大讲堂”、“百花讲坛”等方式,邀请喻湘涟等国家非遗大师开展惠山泥人、彩绘等文化讲座;邀请著名文化学者、江南大学庄若江教授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引领学生自觉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树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价值观。近三年来开设传统文化、非遗传承项目类的讲座20余场,受益学生5000多人次。

学校举办《惠山泥人守望相传》传统文化讲座

(三)理论实践一体,研读传统文化之根

1.打造精品项目,加强推广普及

学校以学生社团为依托,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通过传统文化类社团积极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等精品社团活动,连续三年开展“我是非遗传承人”、“传统国学经典传唱”等活动,积极发挥了大学生社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学校传统文化类社团16个, 内容涉及传统手工技艺,民族民间舞蹈、戏剧等传统文化领域,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开展迎新年社团嘉年华,依托各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开展非遗展示,书法国画展等展演活动,覆盖学生4000多人,使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学校举办礼敬传统节日嘉年华活动

2. 研究传统文化,承接国家科研课题

学校鼓励教师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形成把非遗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和研究氛围。在第七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论坛征文活动中,我校论文从参评的298篇论文中脱颖而出,获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近年来教师团队共主持传统文化和非遗项目相关的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1项,其中两项课题获2017年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立项课题,居同类院校前列。

(四)传承创新并举,创作非遗物化成果。

1.传承地方文化,研发系列作品

师生创作的“年笑”系列作品,把惠山泥人与十二生肖游礼无锡作为创作主题,借鉴惠山泥人的造形风格和表现手法,传承和延伸了无锡非遗文化与历史,极其富有中华文化的韵味。

2.参与创新活动,师生屡获大奖

学生设计作品获得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文化设计类作品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 2017年,在江苏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三届“时代风华——江苏省高作品展中,6位师生作品入围获奖名单。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6项,非遗类设计作品(惠山泥人、文房漆器)等项目获得2018年“挑战杯”---彩虹人生江苏省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二等奖。

染碧工作坊的师生在在设计扎染作品 (摄影: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学生展示陶艺工作坊设计的系列作品

3.跨境电商合作,输出非遗成果

学校将惠山泥人这一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设计创作成果的传播与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特别是跨境电子商务相结合,将中华传统文化产品的创新设计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把丝绸、泥人、印花布等一系列中国非遗文化产品销往俄罗斯、美国、东欧和南美等国家地区。目前学校的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有多家跨境电商公司进行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和销售。

三、特色成果

(一)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蝉联大奖

学校重视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和作用,以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围绕各地优秀传统习俗的不同内涵、不同特色,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

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六化共进’校园文化育人模式构建与实践”获江苏省2017年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实施 ‘一院一品’工程,全力助推人才培养”获江苏省高等学校学生教育管理“创新奖”二等奖。

学校连续三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成果二等奖

(二)非遗工坊作品,喜获全国大奖

学校鼓励师生在践行非遗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物化成果,增强非遗文化传承和创新能力。工作坊的学生在喻湘涟等指导下,在泥人、彩绘、漆画等方面创造了一批优秀作品。“阿福套娃”系列作品别出心裁,将惠山泥人的元素设计与现代文化创意相结合,获奖的作品被新华网、江苏网等多家媒体报道。2018年5月“锡韵”创意工作坊的惠山泥人系列作品,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工作坊项目全国一等奖、江苏省特等奖。

锡韵工作坊设计的系列创意作品

(三)办学成果显著,权威媒体报道

几年来,学校以非遗文化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文化育人体系,得到了上级部门和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新华日报》、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权威媒体有20余篇文章报道了我校非遗教学、非遗馆建设和传统文化主题活动。

人民日表刊发我校党委书记杨建新教授大力传承和培育工匠精神的的文章: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原载:人民日报2018年7月5日第7 版

(四)文化育人平台,促进国际交流

学校以非遗中心(传统技艺中心)为平台,以惠山泥人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化成果为载体,开发惠山泥人体验课程,让来校交流参观的外宾现场体验制作。进行展示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已经和多所海外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已成为宣传展示吴地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和窗口,无锡地区非遗传承、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外国客人参观学校传统文化协同创新中心

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留学生欣赏喻湘涟大师惠山泥人作品

(摄影: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3年来,共接待柬埔寨教育部长、欧美国家相关合作院校的校长、国外来宾,包括加拿大、韩国等国的留学生200余人次。在“一带一路”建设、柬埔寨海外大学等合作项目中,也体现出了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非遗文化特色。

四、未来方向

接下来,我校将进一步凝练、打造非遗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融合地方特色文化,传承非遗传统技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内外的传播。经过3-5年的建设,探索具有非遗特色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模式,把学校建设成为具备鲜明特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服务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