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特色案例

建筑文化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建设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

——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一校一品”校园文化品牌报告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近年来,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立足建设行业,突出专业特色,聚焦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开展建设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凝练极具行业特色的“精技强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工匠精神,以“培养鲁班传人,建设美丽城市”为育人理念,以“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和节日文化”作为传统文化育人主要内容,搭建传统文化育人平台,聚焦建设行业培养内化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鲁班传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探索形成建设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的解决方案,充分发挥了高校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取得显著成效。

一、成果概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为高校发挥文化传承和育人功能,坚定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成果依托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育研究重点课题《建筑类高职院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省级技能型特色名校文化项目实践和山东省高校社科重点课题“节日文化”研究等,自2012年10月起开展以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和节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建设与实践。

成果从传统文化的视角,聚焦建设行业培养内化工匠精神的新时代鲁班传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探索形成建设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的解决方案。

(一)确立“鲁班传人”传统文化育人目标

鲁班传人是内化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建筑业的工匠。其目标定位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积极的人生态度、优良的职业操守、高尚的工程伦理、丰富的文化积淀、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术技能、持续的创新能力、健康的身心状态等。学院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凝练极具行业特色的“精技强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工匠精神,以“培养鲁班传人,建设美丽城市”为育人理念,在建设类高职学生立德立身和职业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要义,始终坚持用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内化工匠精神,涵养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鲁班传人。

(二)构建传统文化育人内容

学院将“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和节日文化”作为传统文化育人主要内容,从不同方位培养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鲁班文化育人。鲁班是中国古代杰出工匠和发明家,他富于智慧、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物质文化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历代景仰的工匠精神楷模。传承弘扬鲁班文化,用鲁班文化锻造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培育创新创造的职业精神、树立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技艺精湛的职业技能,提高师生文明素养和职业素质,培养德技并修的鲁班传人。

建筑文化育人。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物化的美。中国建筑以深邃浑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多样的建筑风格屹立于世界民族建筑之林。“道法自然”的哲学理念和“礼制规范”的建筑思想造就了中华建筑文化的“鸿篇巨制”。传承和弘扬建筑文化,培育师生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意识和向上、向真、尚美的人生信仰和态度,培养师生追求职业理想、遵守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自信。

家和文化育人。“和”的最高境界是“万物并育而不伤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哲学范畴转化成伦理准则,上升为社会理想。学院建设家和文化,弘扬家庭、社会和谐发展之道,传递孝悌、仁爱、团结、智慧的价值观念,团结友爱、协作创新,引导师生感悟家风、家规,建家、爱家,“以爱筑情、明礼修身”,凝聚小家,发展大家,培养师生的家国情怀。

节日文化育人。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时间架构“和谐有序”,浸润“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厚德载物”的道德理念。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体系,引导师生自觉接受传统道德思想熏陶,增强对民族节日的了解,抵制“洋节”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侵蚀,“养正启智”,提升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

鲁班文化精技强能,建筑文化悟道筑魂,家和文化明礼修身,节日文化养正启智。鲁班文化和建筑文化从专业层面聚焦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建设行业的善建者;家和文化和节日文化从人文素质层面聚焦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其成为优秀文化传承人。四个文化相辅相成,如同建筑的四梁八柱,从匠心传承、专业人文、生活秩序、节日振兴四个维度,形成文化育人合力,致力于培养“建设行业的善建者+优秀文化的传承人”的鲁班传人。

(三)搭建传统文化育人平台

学院,专注于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建设了文化育人资源库,编写“鲁班文化、建筑文化、家和文化、节日文化”文化读本系列丛书,开设文化通识课程,开展传统文化知识普及和课堂教学;构建“七个一”传统文化育人平台,包含一展馆(中国古建筑构件收藏馆)、一广场(鲁班文化广场)、一讲堂(鲁班名士讲堂)、一资源库(传统文化资源库)、一中心(广厦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一网站(鲁班传人网)和一藏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图书特藏馆)。多方位提供实践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三、成果解决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1、解决了建设类高职院校传统文化育人缺乏系统设计的问题

2、解决了传统文化与通识教育、专业教学互融的问题

3、解决了传统文化教育中学生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1.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文化育人保障措施。围绕建设类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结合行业特点、专业要求系统构建了从培养目标、育人内容、实施过程到措施保障等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在实施过程中从文化育人制度、打造育人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拓展实践基地、厚植资源环境等方面对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专业教学要求和职业岗位要求,把传统文化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成立由党委书记挂帅的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传统文化育人实施意见,制订完善12个配套文件。在组织引导、政策激励、教学融入三个维度,从文化研究、教育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四个层面推进文化育人。建立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协调、运行、保障和评价五个机制,通过文化育人的制度、队伍、资源、环境、基地建设和成果孵化六个路径,持续开展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有效保障传统文化育人实践持续开展,形成建设类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的解决方案。

2.明确职责任务,打造传统文化育人队伍。着力打造四支文化育人队伍。一是文化育人顾问团队。聘请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儒学大师骆承烈教授、鲁班文化研究专家王中、知名学者魏新等专家为客座教授,进行体系论证、培训指导和文化推广;二是传统文化导师队伍。以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为骨干开展文化育人研究与实践,将成果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三是专业文化导师队伍。以专业教师和技艺大师为主体在专业教学中将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实训,优化学风,提升技能;四是自主育人学生组织。发挥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班墨文化研学会”等社团自主育人作用,开展“非遗在校园”、“传统文化特色班级”“鲁班小名士”等文化实践活动,培育职业精神,形成师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四支队伍分别从内容供给、素质培养、专业成长、自我教育等方面协同配合,把适合建设类职业院校学生成长需要,符合建设类企业文化建设共性要求的传统文化,融入通识教育、专业建设各环节,形成师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共同体。

3.突出教学实践,做好传统文化育人课程建设。对接建设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实施基础性的传统文化育人工程。精技强能筑基工程、悟道立业固本工程、明礼修身涵养工程、养正启智铸魂工程。开展“鲁班杯系列”“善建者系列”“家和系列”“节日系列”文化实践活动,活动月月开展,年度循环提升,学生受众面广,感悟力高,使“课程体验”“实践养成”“文化熏陶”等环节贯穿于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将四个文化纳入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编写四个文化读本教材,创新互动体验式教学,提升传统文化育人功效。

4.追求化育无形,厚植传统文化育人环境。学院制定实施文化育人环境建设规划、环境优化提升方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鲁班文化广场体现行业特色、工匠精神,中国古建筑构件收藏馆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特藏馆呈现文化经典,创艺工坊、营造坊和木艺坊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院在教学楼、学生公寓及校园道路两侧构建了具有专业特色和人文素养的墙壁文化、廊道文化和广场文化等,精心营造了基于工匠精神的传统文化育人氛围。打造多元立体的校园人文环境,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注重文化传承熏陶,教化学生追求真善美,增强文化育人功能和实效。

四、成果的创新点

(一)构建了建设类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体系

本成果在吸收文化认同论和综合创造论的基础上,明确“培养鲁班传人,建设美丽城市”育人理念,撷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凝练出极具建设行业特质的“精技强能、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构建了传统文化育人的内容体系、平台体系、队伍体系、活动体系和保障体系,使育人目标、传承内容、实施过程到措施保障融为一体,把传统文化育人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实现传统文化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双轮驱动,提供适用于建设类专业的传统文化育人解决方案。实现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建设类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创建了建设类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模式

学院明确“建设行业的善建者+优秀文化的传承人”兼具的“鲁班传人”人才培养目标,成立文化传承工作室,推行文化育人学徒制,创新实践了教与学、知识与实践、线上与线下、学校与企业“四结合”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做到文化课程校本化、课堂教学特色化、文化活动项目化,通过传统文化课程与互动体验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提高传统文化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三)形成了建设类职业院校传统文化育人新路径

学院依托传统文化育人体系,推动传统文化进教材,工匠精神进头脑,鲁班故事进课堂,建筑文化进专业,家和文化进宿舍,节日文化进班级,形成“六个进”育人路径,实现把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全过程,用工匠精神塑造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提升学生文化素质。

四、成果实践成效与反思

学院坚持行业特色、突出创新实践,成果实现基础条件优、育人效果佳、文化自信强、推广应用好,成效显著。

(一)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成果推广应用以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涌现出山东高校十大优秀学生孙立杰为先进典型的优秀学生群体。学生荣获全国高等院校艺术展演、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礼仪大赛、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及省级职业院校大赛等文化、艺术、建设类专业等全国全省各类大赛奖项500余项。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中建八局、绿地集团、香港中华煤气和港华集团等用人单位评价我院毕业生:踏实严谨,埋头肯干、精益求精、精技强能,用得上、留得住、素质高、可发展。

(二)成果获得广泛认可

2015年,学院被认定为山东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省委高校工委将我院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的做法上报教育部作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典型案例;2016年被齐鲁晚报评为山东省综合实力前十强高职院校和山东省最具就业实力前十强高职院校;2017年,学院当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指委校园文化建设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当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教育专委会常委;被新浪网评为最具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和最受网民欢迎高职院校,得到了主管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三)辐射带动了省内外职业院校

近年来,本成果在全国职业院校“文化育人”高端学术论坛,全国建设类职业院校文化建设研讨会、书记院长论坛等各类全国性会议上作经验交流30多次。目前,已有150多所全国高职院校到校考察学习文化育人经验做法,得到20多所建设类院校的推广应用。

(四)示范引领传统文化育人新理念

成果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全省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一等奖。学院获得第一届省级文明校园、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全国青年文明号等30多项集体荣誉。2017年5月,在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学院作为唯一高职院校做了《打造文化育人高地,培育时代鲁班传人》典型发言;省委高校工委专门在学院召开山东驻济高校“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现场会。2016年12月,山东卫视《新闻联播》对学院传统文化育人创新实践进行头条报道;近年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建设报》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学院的传统文化育人经验做法60余篇。

(三)反思

要克服传统文化育人长期性与学生在校时间短的矛盾,将在路径、方法和措施等方面上进一步完善;针对校园文化与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度不足,推动文化育人深度融合;根据“互联网+”文化育人的新要求,将进一步运用网络课堂和新媒体教育教学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