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特色案例

基于“明理学院”平台的高职学生职业信念教育模式创新

 一、案例背景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五明理(明法理、明德理、明学理、明事理、明情理)”为目标,以明理学院为平台,深入开展职业信念教育。自2009年3月成立以来,明理学院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学生的职业核心素质,通过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创新一年级学生课外活动载体,促进一二三课堂有效融通,稳步推进“五明理”教育,培育“守法纪、懂做人、爱学习、能做事、会生活”的优质学子。
二、主要做法
1.以三个指导中心为载体,完善的职业信念教育课程体系
明理学院下设学习生活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职业生涯指导中心,三个中心分别承担《学习生活指导》、《诚信文化理论与实践》、《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课程重点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阶段的特点,以“五明理”为目标,从不同层面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业规划、树立职业理想和提升职业能力。
2.一二三课堂有机融合,深化明理教育
一是开展明理大讲堂活动。明理学院每月定期举行专题明理讲座,精心选取主题,择优聘请主讲教师,将明理讲座作为日常教育的一部分。每学期开设明理讲座4—6场。二是开展心理素质提升活动。通过心理健康月和心理素质拓展大赛等系列活动让学生挖掘自身潜能,有效促进果敢、顽强、自信、团结等优良职业品格的形成。三是开展学业规划与职业规划大赛。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自我条件和外部因素,作出科学合理的学业和职业发展定位,设计符合自身实际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四是开展明理实践。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和基层以及红色革命基地,广泛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帮扶、文化宣传、专业调研、创业创新等主题活动,注重明理教育的实践转化。



3.以货币博览馆为基地,加强职业信念教育
学院博览馆通过实物货币、金属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等货币类型,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我国货币历史和钱币文化的发展脉络,揭示出从钱庄、储蓄所到电子银行这一系列金融机构的演进历程,同时也蕴含了金融文化、诚信文化等职业素养。成为了杭州乃至浙江的传统文化教育与金融文化教育基地,于2010年10月和2012年12月,先后获评“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学校以货币博览馆为基地,对学生开展职业信念教育。

4.全方位互动,整合职业信念教育的资源
一是整合教师资源。在学生职业信念教育的教学与实践中,明理学院整合了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学生处、各分院分管学生工作书记、团委、全校辅导员、班主任等与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相关的教师资源,统一协调全校学生的职业信念教育工作。在目标统一和工作紧密协作的基础上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形成了教育的合力。
二是整合物资资源。为了更好地满足开展各项职业信念教育工作的需要,学院每年都会划拨用于课程建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政与第二课堂等方面的专项经费。2013年以来,学校每年投入100万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品牌项目培育。作为学院示范性建设的特色项目,学院投入2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了金融职业素质养成基地,育人实效更加明显。同时在省内外还建立了近20个学生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基地,每年都会派出1000余人的学生团队分赴各基地开展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
三、取得成效
1.多年探索,形成了职业信念教育系列教学与研究成果
自2009年3月明理学院成立以来,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明理教育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绩。先后荣获浙江省2009年度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浙江省2014年度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教育部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各一项;2016年1月,明理学院入选首批国家职业院校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单位;获2009年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立项1项;先后主持省哲社课题3项,主持厅局级课题8项。公开出版专著5本,在《中国高教研究》、《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刊物发表素质教育类论文近20篇;近五年来,编写出版《学习生活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诚信文化理论与实践》教材4部。


2.受益学生面不断扩大
自明理学院自成立以来,通过明理学院教育和考核合格的学生已累计近3万人,其影响辐射的学生已达到5万人。学生的职业素养逐年提升,目前,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已逐渐养成,优良的学风已逐渐形成。学生素质类竞赛的参与面和获奖面逐年扩大,获奖层次逐年提高。自2012-2014年,学院学生参与各类校外素质类竞赛的项目数以及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的奖项数均以每年5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以近20%的速度递增。
3.学生教育质量和各方满意度不断提高
根据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对学校毕业生的连续多年调查报告显示,学校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0%以上、学生对母校的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左右,学生的职业责任感、职业忠诚度在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高于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平均水平约5%。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