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官方网站!
关注我们
特色案例

重庆工业职院植入职业文化孕育职场新人

学校立足校企文化对接,成立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分两大领域、六大版块(校园环境、实训基地、课程体系、专业建设、管理模式、服务机制)、五个阶段进行重点建设,将职业文化充分融入到学校六大板块的建设过程中,并针对在校五学期的教育教学特点,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职业文化引导教育,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与塑造,逐步实现把职业文化全面引进课堂,引进教育教学环节,在职业文化浸润中造就职场新人。
一、以工业文化环境为载体,植入职业文化
建设“一园”:工业文化博物园。学校精选附属工厂的67台工业机器,安放在校园,配之以产地、性能等介绍,把校园变成了一座展示学校历史发展的工业文化博物园,让学生时刻感受工业文化的熏陶和洗礼,坚定做强中国制造业的信心。
建设“两馆”:校史馆和展览馆。学校车辆工程学院在汽车展览馆中摆放汽车名人的画像和各类汽车,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设置工业文化长廊,使学生透过汽车、化工等名人了解汽车和化工的发展史。
建设“三室”:处处融入职场氛围的教室、实训室和寝室。引企入校,建设“校中厂”。学校现代技术制造中心将企业“8S”管理贯穿实训过程,培养学生孜孜不倦、追求极致的职业精神;以校外300余家企业和40个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为平台,借企业真实的工业环境形成“厂中校”的职业文化,让学生始终浸润在“职业人”的氛围中。
建设“N角落”:利用校园各个角落宣传“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一种信仰”等工匠精神。


二、以校企协同育人为依托,浸入职业文化
依托国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规划项目,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为突破口,联动300余家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推行现代学徒制、订单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共建20余个订单班。
探索建立华中数控学院、阿里云学院、新道财经学院等3个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
牵头组建全国机械行业智能装备制造(西南)职教集团和重庆智能制造职教集团,通过围绕一个中心(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突出两大重点(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文化融合),推进四合四共(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实现七大融合(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培养目标相融合、企业岗位标准与学校课程设置相融合、技能大师进课堂与学校教师实践相融合、企业生产场所与学校实训基地相融合、企业文化与校园育人环境相融合、企业用工需求与学校订单培养相融合、企业产品生产与学校专业实训相融合)。
三、以专业建设为纽带,渗入职业文化
学校紧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专业布局对接融合,主体专业与全市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两江新区产业契合度达到92.5%。在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中,充分挖掘“工业”院校特点,提炼制造文化、汽车文化等8大专业文化,围绕专业特点对接企业文化,将职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培养,校企共同实施“浸入式”职业素质教育,将培养“社会人”与“企业人”有效统一,开辟职业文化融入学校的主渠道,把职业文化的精髓与学校专业课程与实践环节深度融合,并最终落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价值观培养上,着力弘扬“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大国工匠精神。
四、以职业素质课程为基础,嵌入职业文化
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构建模块式、分层式、渐进式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新体系包含职业素养课程模块、职业知识课程模块、职业能力课程模块、职业拓展课程模块等四大模块,分别占总学时的30%、25%、35%和10%,以第一课堂为重点,第二课堂为延伸,第三课堂为补充,将三者有机融合,以社会实践为载体贯通第一、二、三课堂教学内容。实现了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结合、校内教育教学与校外社会实践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使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业能力相互融合。


五、以技能大赛和学生活动为抓手,润入职业文化
学校践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坚持以赛促学,形成了技能指导和德育教育并行的技能大赛模式。学校将技能大赛项目嵌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大赛元素融入到课程开发和课堂教学中,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彰显并感悟职业文化,成功构建起二级学院、学校、重庆市、国家四个梯次,覆盖全校所有专业学生的技能竞赛体系。
成立模具、汽车协会等专业文化社团,举办企业家、技能大师、知名校友讲座,校园活动企业兼职导师深度参与,企业文化元素深度融入。


返回